
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不同,它不僅是一種藝術展示,更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而匠心獨具、具有點睛之筆作用的鄉村景觀,不一定是高精尖材料,有時巧妙利用鄉土資源與材料,轉變設計思路,或許能產生驚艷效果。
“
變廢為寶 打造特色“微景觀”
在近些年的鄉村振興項目調研中,康旅集團設計師發現,隨著技術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舊家具、舊農具、舊門框等老物件逐漸被村民擱置遺棄,康旅集團設計師本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巧妙地將舊物件作為設計材料,應用到實際項目中,在傳遞鄉村文明的同時,實現各類廢棄資源的重新利用。
例如,在新樂市鄉村振興項目中,西安家莊村內景墻搭建處,原本是村民們的閑置、廢棄物品集中堆放地??德眉瘓F設計師調研現場時,不經意間被“閑置窗框”激發了靈感。于是,秉承“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的思路,創新推進“微改造”,在與村莊商議后,將窗框進行清理、裁切與初步打磨后,將其嵌入景墻之中,通過鏤空“透景”,形成斑駁的光影效果,同時也讓墻體顯得更加精美,提高村莊整體“顏值”。
應用廢舊窗框的鄉村景墻
“
內外兼備 形成專屬文化空間
而當設計師的腳步來到井陘,隨著深入的歷史文化調研,東元村第一黨支部書記趙玉祥故居,見證著井陘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第一任縣委書記的誕生。在甲方提出修繕趙玉祥故居的需求時,康旅集團設計師發揮創造性思維,建議改變趙玉祥故居常年閉鎖的狀態,并將內部進行修繕與裝飾,打造小型室內文化館,恢復部分陳列,展示井陘革命“搖籃”紅色記憶,呈現歷史文化資料,讓趙玉祥故居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成為為當地村民、外來游客普及文化知識、講述革命故事的重要渠道。賡續文脈,構建新景觀。
修復后的趙玉祥故居外觀
“垃圾、廢棄材料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如果我們忽略了它們的第二用途和新價值,垃圾就只能是垃圾;但如果能將其巧妙用于所設計的景觀中,它們就變成了與本土風貌相和諧的點綴。”康旅集團設計師如是說。
未來,集團設計師會繼續研究、實踐“促進舊景亮新意,將鄉村特色景觀與村莊傳統民俗文化、鄉愁元素相結合”這一課題,力爭在鄉村振興的語境下,通過變廢為寶、有效修復,創造性打造更多景致,為鄉村振興提供‘新范式’,讓“記得住鄉愁”喚醒更多人對家鄉持續變好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