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氏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是聞名遐邇的“龍興之城”,這里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在元氏置縣,歷史上久負盛名的常山郡也在元氏境內。歷史長河奔流不息,為元氏縣留下了諸多遺址遺跡和故事傳說。
元氏漢街是元氏縣重磅打造、康旅集團承建的元氏文化旅游地標性街區,也是河北省周邊唯一一個以漢文化為主題的文化休閑旅游區。項目通過“情境復原、文化活化”的方式進行各個景觀的建設,打造漢風文化特色景區,開發漢文化旅游IP,漢街景區對于元氏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塑造“文化名城”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帶動全域旅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荷月廊橋是槐河景觀帶標志性景觀之一,橫跨槐河南北兩岸,全長256.8米,寬4.8米—6.4米,亭臺樓閣,檐角飛翹,風格契合漢文化的建筑文脈,是一條水綠相間、風景靚麗的生態廊道。橋頭的漢代牌樓樣式簡潔、大方,融合了漢代建筑形制;廊橋橋身為重檐風雨長廊,承載著避風擋雨的作用,是中國園林藝術的縮影;廊橋的橫梁上附有銅雕及彩繪,內容涵蓋了元氏從古至今的歷史及典故;廊橋中央的休憩涼亭是槐河最佳觀賞點,讓人仿若徜徉在“泜水清且淺,沙礫明可數”的詩里;廊橋下,荷花翩翩、荷葉田田,點綴著熱情似火的盛夏。夜晚的荷月廊橋皎月清風、流光溢彩,一河燈火美不勝收,層層漣漪搖醉了廊橋,如夢如幻。
沁元塔坐落在槐河岸邊,是一座新漢風風格的觀景塔,為元氏漢街地標建筑之一。沁元塔塔高22.6m,塔基為正方形基底,塔身采用鏤空式設計,極具現代感;塔頂線條形式舒展而優美,采用筒瓦修飾,屬于懸山屋頂構架。游客于沁元塔登高望遠,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槐河,蜿蜒的河面彷佛是俯臥在大地上的長龍,崖沙燕時不時在空中飛舞,盡顯槐河生態美景,然后俯瞰橫渡槐河的荷月廊橋,靜賞漢風十足的悠長漢街,遙望遠處槐河中央的群島,所有美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漢碼頭廣場的功能定位為“市民休閑集散中心”,配套集散休憩區及電瓶車換乘站。廣場西側是沁元塔,北側以微地形綠化進行生態圍合,修建了休閑平臺與臺階,以供游客漫步與休憩。漢碼頭牌坊與路燈為“新漢風”,濃厚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刻著“漢碼頭廣場”的石碑矗立在廣場西側,與漢碼頭相映成趣,無聲地訴說著槐河岸邊的歷史淵源和人文底蘊,為整個漢街景區平添了幾許獨特的韻味,也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譜寫了新的樂章。
中國漢街文化展示帶以綠化景觀為主,集中體現了生態發展理念,更具有獨特的城市文化內涵。展示帶配套休憩設施及景觀小品,并對沿街建筑進行外立面改造,增強了項目的整體性,漢藝、漢樂、漢禮、漢俗、漢字等元素在一花一木、一磚一瓦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韓臺夕照、槐水流春、書院春風、泜水之戰等“漢風十八景”,是漢街景區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凸顯元氏縣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漢街景墻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周邊環境相互映襯,形成了“天人合一、渾然一體”的獨特藝術文化景觀。
漢市街售賣亭將漢代建筑元素和表達方式融入其中,有著統一的形制與色彩。中式售賣亭講究對稱性,吸取傳統建筑“形”、“神”的特征,以傳統文化內涵為設計元素,糅合現代售賣亭的舒適與功能,使其與漢市街的整體風格融為一體。漢市開市的時候,商家的叫賣聲、游客的驚嘆聲、美食在火上滋啦作響的聲音……奇異地融為一體,讓這里充滿了和諧感和煙火氣,讓人仿若穿越了時空,真的置身于古代熱鬧的集市。
康旅集團以匠心鑄就的元氏漢街景觀地標,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以獨特、創新的設計,再現漢代鼎盛時期的歷史風貌及人文情懷,獲得了極高的社會評價。對于提高元氏縣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助力元氏縣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