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人們對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作為城市景觀空間參與主體的人們對城市空間雕塑作品有了更多的期盼。位于城市景觀入口空間這一重要場所的雕塑作品,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景觀入口空間的表達決定了人們對于整體景觀環境的初始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的城市雕塑迅速發展,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例如,城市雕塑建設缺少計劃性,建設過程中隨意性、盲目性很大,城市雕塑設計的整體建設水平不高,城市雕塑建設機制不健全,這些導致景觀雕塑設計缺少符合城市形象的精品。
一、城市景觀雕塑的分類
1紀念性雕塑
紀念性雕塑在造型藝術中具有實際的體量感,擺放在公共空間具有強制性的觀賞效果,能夠經受漫長歲月的侵蝕,正因為具有這樣的特性,所以自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宣傳社會主導意識、頌揚古代統治者文治武功和紀念國家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等功能。如下圖所示:西柏坡風景區位于迎賓區丁字路口放置了一組,運用地方建筑窗格元素進行圖案變化的雕塑。
2主題性雕塑
主題性景觀雕塑在特定的環境中解釋空間場所的特有主題。位于入口空間的主題性雕塑,則能更好地詮釋空間的性質與功能。如下圖所示:通過對行唐故郡文化遺址發掘中的戰車、戰馬等多元素的提取與借鑒設計出名為龍邑春秋大體量的戰馬雕塑。
3裝飾性雕塑
裝飾性的雕塑是以裝飾性的外表特征作為環境主要構成要素。裝飾性的雕塑可以豐富入口空間景觀環境的特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強調環境視覺美感或象征本地文化的作用。如下圖所示:靈壽八景中的趙城遠眺:以印象的手法,殘舊的石料與磚料來描述古時的趙城(就是現在故城村周邊的趙王城遺址)。登上趙王臺四周坡嶺上的山川林舍,大有青山白水相互縈繞之狀。雖不能窺其全貌,但可給予人們無限的想象。
4陳列性雕塑
陳列性雕塑可以移植到城市室外某一個地方,永久地陳列起來,供人們參觀欣賞,而且得到人們的認可,為人們所接受。如圖所示:抗日戰爭時期,陳莊是晉察冀邊區重鎮。晉察冀邊區政府、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抗大二分校、邊區公安總局、糧食局、八路軍120 師供給處等許多機關、學校都駐扎于此。1939 年 9 月,在這片土地上打響了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敵后抗戰的一次“模范殲滅戰”——陳莊殲滅戰。
二、城市不同景觀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在城市景觀環境的各個入口空間總是會看到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雕塑作品。入口空間雕塑作品是空間的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品質及精神力量的重要標志。下圖所示為行唐縣地標性雕塑:以行唐著名的棗文化為依據,整體形狀以“棗核”為設計依據,形成上寬下窄的形式。
1居住區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居民住宅小區是居民物質和精神的家園,是居民工作之外生活的地方。居住區入口的雕塑作品或以各個小區的樓盤標志作為表現主題,或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用來營造生活化和人性化的環境氣氛。入口空間的雕塑作品使歸來和離開的人們感受到家就是停泊的港灣,藝術就在自己身邊。
2廣場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城市廣場是人們公共活動的中心,是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動場所,也是集中體現城市文化底蘊或地域特色的地方。城市廣場雕塑多以紀念歷史典故類為表現形式,或城市標志性事件為表現形式。城市廣場無論大小,入口雕塑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即雕塑作品與市民之間的互動性。通過互動,廣場空間雕塑完善了社會和文化功能,再以其審美、精神、象征的內容,展現著城市廣場最富有特色的人文傳統。如下圖所示:肅寧狀元湖森林公園中的狀元廣場。
3街區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雕塑作品常在景觀道路入口空間中起著標志的作用。這就要求雕塑的設計必須適應交通功能,不能影響行人正常通行,不能遮擋交通視線。放在道路入口的雕塑,無數行人都能感受到它存在,成為街區入口空間與人對話和交流的媒介。如下圖為行唐幸福路商業街入口的鏤空雕塑設計。
4園林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園林入口處是雕塑作品布置的理想場所。雕塑作品的設計應當以休閑娛樂的表現形式為切入點來處理。園林入口處具有藝術魅力的雕塑作品能為優美的環境注入人文因素,使人們在漫步園林景觀之初就得到心理上的愉悅。此類空間雕塑主題應當從當地風俗傳說、文學藝術作品、體育舞蹈、休閑生活等選擇輕松愉快的題材,以裝飾性或陳列式雕塑為好。下圖所示為行唐迎賓公園入口廣場雕塑設計。
5公共建筑入口空間的雕塑設計
景觀雕塑作品在公共建筑的入口空間既能美化了環境,又能體現企業、部門、行政機關等特殊場所的形象塑造和價值追求。我國此類雕塑作品首推深圳市政府門前的《孺子?!罚ㄓ纸小堕_荒?!罚?。它的成功在于抓住了深圳市創業開拓的城市精神,它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改革開放的見證,是時間賦予了它超越形式美之外的更加豐富的內容,就像《撒尿的男孩》放在布魯塞爾,《母狼》只有放在羅馬,才能賦予它們超越雕塑作品本身審美的藝術價值。
三、城市景觀雕塑規劃設計因素
1景觀雕塑布局設計
布局規劃設計應具有面帶線、線帶點的整體思想,從全局出發,綜合細節全面考慮,具體從城市景觀雕塑規劃設計的點、線、面出發:面,根據城市不同功能來劃分的區域,突出每一部分的特色;線,把區域內相同商業性質的串聯一起,形成特色帶;點,根據具體地方,展現具體內容。由政府區、商業區、工業區、科技區、文化區、教育區、居民區、街頭綠地的城市空間劃分,根據分區,逐步規劃設計,設計一些與每個區域相適應的景觀雕塑,從而提升整體的城市形象。
2景觀雕塑設計的題材
城市景觀雕塑設計的題材選取非常廣泛,凡是與該城市的地域特色、歷史文化、民間傳說、風俗習性、文化藝術等有關聯者皆可成為創作設計的題材。可以建立科技教育文化題材庫、自然環保題材庫、淳樸民俗生活題材庫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城市景觀雕塑創作設計的靈感來源。
(1)結合地域性
景觀雕塑要根據特定的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而設計,要很好地與其所在地域構成有機整體,這就要求設計者在設計之初必須抓住最根本的問題。城市景觀雕塑作為城市中的重要視覺中心之一,無論從它的創作形式還是寓意內涵都要求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點,這些順應了本地域人們內心的自然要求。因此,在城市整體的規劃中一定要注意符合本土的特色,不能脫離當地的風土人情,同時也要展現出景觀雕塑自身特有的氣息。所以,我們在對城市景觀雕塑進行設計時,一定要結合地域性特征,挖掘出獨特的韻味,來進行獨特的雕塑創作,使城市景觀雕塑真正地成為一件代表城市靈魂的高尚藝術品,用它來增加城市的魅力。
(2)注重本土人文性
景觀雕塑的設計應該展現出一個城市本土的文化內涵。人們稱雕塑是展現城市的一扇窗戶,從這扇窗戶可以看到這個城市所特有的文化韻味和人文氣息,它是幫助我們解讀城市傳統歷史和地方文化最為鮮活的教科書,這正是城市雕塑存在的意義。因此,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所傳達給我們的不僅是外型設計的精美程度,其蘊含豐富的地域性特色,更展現出一個城市的精神追求和時代向往,從而突出一個城市的品位。可以說,城市景觀雕塑是代表著本土文化,傳承本土文明的真實寫照。所以,我們在進行創作、設計時必須注重人文精神,盡可能的讓雕塑展現出城市所傳承的韻意。
(3)與環境的和諧統一性
應充分考慮景觀雕塑外在世界與它的空間形式和地方布局相統一,因為景觀雕塑是一個融空間、時間、社會和人物的綜合性藝術,是一個多元素的集合。景觀雕塑一般在戶外設置后基本固定,因此,必須在規劃建造時要考慮選址、位置、形狀、大小、顏色等各個方面,在設計時都要統籌考慮相互之間的結合,再加入雕塑后能使環境空間變得更和諧,使周圍的環境因雕塑的存在而大放異彩。所以,要想真正達到協調環境與城市景觀雕塑的關系,讓雕塑和周圍的環境相和諧,就需要我們不僅要用整體的眼光進行城市規劃設計,同時也要考慮相關的環境因素,使雕塑與環境形成一種外在的完美搭配和內在精神相容的共鳴。
(4)體現公共性
城市景觀雕塑是放置在公共環境中的可以沖擊人們視覺與震撼人們心理的具有美感的雕塑藝術作品,設計者必須在設計環節和公眾進行互動,因為大眾是最貼近生活的人群。所以,鼓勵公眾參與競賽,集思廣益,讓公眾切身地感受到自己也是城市的設計者,創作出了真正符合公眾審美傾向的雕塑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雕塑藝術設計的制作,把多元化的審美方式和價值觀帶入到景觀雕塑的創作中去,滿足公眾參與的需要,最終實現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融合。同時,也要體現公眾對城市公共建設的集體意識,提高他們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使他們成為城市景觀雕塑的間接創造者和思想代言者。可見一個有遠見的城市景觀雕塑設計者和積極參與的公眾是提升城市文化建設、發展城市公共藝術最有力的推動因素,未來將會在更多城市出現更多更具特色的城市景觀雕塑。
(5)加入情感化
“情感”是從人的角度出發,向外界展示人內心所想的東西。情感化顧名思義是以人為本,是建立在人的情感基礎上對雕塑進行的設計,把人的思想和情感表現在雕塑上。簡而言之,情感化是一種思想、感情的交流,是一種生活方式,最終會和呈現的事物產生共鳴。情感化設計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本能情感設計,是指本能的使人對物產生的情感,形成一種最接地氣的內心感受,這就需要我們廣大設計師把握住好作品的直接特性,使雕塑設計的作品與公眾的感情基調相配合,并將其融入到作品的創作之中。②行為情感設計,是指通過人為的突出一些讓人們感興趣的設計,引導人們參與其中,來喚起民眾內心的一種心理感受,引發民眾情感上的共鳴。③反思情感設計,是指雕塑設計的造型引起人的反思,它所包含的某些信息或者造型本身的一些方面能夠激發民眾的思考,之后產生的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是比之前兩種情感設計方式更高級、更深層次的心理感受,也會給民眾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四、城市景觀雕塑設計手法
隨著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人們逐漸從單一的設計理念時期進入到多維的設計理念時期,以期用更多、更新的方法去實現景觀雕塑的設計。敘事思維的設計表達就是新興的設計方法之一,“敘”就是敘說,“事”就是故事,“敘事”就是訴說一個故事,“敘事”的最終產物是一個有結構、有情節的文本,它是人類傳達信息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將文學上的敘事手法運用到景觀設計上來,是景觀雕塑設計上的一次創新性的嘗試。敘述性的景觀雕塑設計手法分為以下兩種:
1時間上敘事
根據故事的時間順序依次安排故事場景,組織游覽流線,使故事情節的發展有條不紊地展開,讓人們在這種敘述情節的的引導下去逐步感受各個細節部分的氛圍變化和情節的遞進。
2空間上敘事
空間上的敘事和時間上的敘事是相輔相成的。人漫步時,隨著故事的發展必然會產生空間的轉移,就是空間移動。一般來說,人對一件事物的熱衷期長了,會產生一段疲勞期,所以,需要一段緩和期來調節,即所謂的“間斷休息”。作為景觀雕塑設計來說,對故事的節奏和停頓要把握得很清楚。設計者在構筑故事場景的時候,要改變相互之間的間距和密集度的分布,結合故事的本身突出更多豐富的情節,盡可能創造更多的事件發生機會,增加情節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在景觀點與景觀點之間的過渡銜接處分散地布置一些其他雕塑,形成一種插入空間的雕塑,作為故事承上啟下的關鍵點,同時也形成了導向功能。隨著城市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在生存的意識里不停地強調生活的質量時,城市雕塑設計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填補著人們精神世界的需求,它代表著當代城市的精神面貌,反映著人們的無限追求與崇高信仰。當代城市景觀雕塑漸漸地成為城市景觀中特有的亮點,成為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城市景觀雕塑設計是體現城市特色優秀景觀雕塑的前提條件,它增加了城市景觀的厚度,使得城市公共空間層次豐富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講,城市景觀雕塑設計需要通過多種媒介的緊密聯系,其設計重點是注重景觀雕塑與環境的高度和諧,雕塑設計與本城市文化高度融合,使雕塑出的作品融入環境中,讓觀賞者對城市更加的熱愛。只有這樣當代城市景觀雕塑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展現本地的特色人文功能,讓每一位外來者可以通過景觀雕塑感受到這座城市所蘊含的文化氣息。
五、景觀入口空間雕塑與景觀環境
一切設計作品最終都要服務于人,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是以目的機能和效用價值為前提的。景觀雕塑的設計應以人的視覺效果與心理反應為指導,達到雕塑家、藝術作品與欣賞者之間的心靈溝通,產生共鳴。從全國現有的入口空間藝術作品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因素是解決人、入口空間雕塑和景觀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充分與周圍的環境因素相結合并考慮城市環境的特點,才能達到景觀雕塑與環境的藝術統一、主題和諧。此外,景觀入口空間雕塑作品本身是空間的立體藝術,它除了有一定的實際空間外,還必須營造合適的可視空間,以便人們能從不同角度獲得最佳視覺效果。
結語
城市各入口空間的藝術作品設計正處于日益繁榮發展過程中,整體上要達到很高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確理解人與雕塑作品、景觀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雕塑作品在城市中各入口空間更大限度實現其藝術價值的前提和關鍵。景觀雕塑的設計要綜合考慮環境與人的需求,使藝術作品的內容、形式、色彩、尺度、氣氛等諸多方面與城市環境協調、融合,從而起到美化環境、烘托主題、陶冶情操的作用。
縱觀國內藝術景觀成長過程可知,景觀雕塑只是最近幾年才逐漸開始成長起來,盡管也存在著部分優秀的作品,然而景觀雕塑的整體發展程度依然處在平均偏下的水平。藝術景觀是一項系統的大工程,若要將景觀雕塑完全融入這個大項目中,那么其設計的過程就要求務必的縝密嚴格,景觀雕塑是一個公共的景觀,它的影響力是非常久遠的。
注:圖片版權歸康旅集團所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