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觀設計涵蓋的范圍廣泛,涉及人類社會學、環境科學、城鄉規劃、建筑學、藝術學、心理學、地理學、林學、生態學、美學等多個學科,場地尺度大,服務范圍廣,強調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說,現代景觀是在協調社會需求關系和強調環境效益的基礎上,對設計場地進行改造和營建,由此創造優美宜人的景觀,滿足人們的生活休閑需求。
肅寧旅發大會景觀提升
千年大計“雄安新區”橫空出世,為肅寧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此次項目為旅發大會觀摩路線進行景觀提升。以打造“有文化底蘊的城市街區”為目標 。現代與傳統的結合,將現代街區融入肅寧當地傳統文化,體現到街道綠化、建筑亮化的設計中去。
肅寧狀元水庫綠化建設項目景觀設計方案
狀元文化的沉積是肅寧縣的一大驕傲,它留下的不僅是令人敬仰的歷史人物故事,還有人文精神。
本次設計以自然生態為功能核心,狀元文化為載體,依托狀元水庫,結合本土植物,創造多元的親水近林環境,成為城市近郊的文化休閑目的地。以突出狀元文化為主,停車場位于場地西北角,主入口位于場地西南角,魁星閣作為場地內標志性景觀,位于場地西北一側,周邊配套休閑草坪及休閑廣場。
▲狀元水庫鳥瞰圖
▲“入蓮池院”人視效果圖
▲“院試榜首”人視效果圖
▲狀元湖主入口鳥瞰圖
總結
風景園林設計原則
一、功能性原則
景觀功能即景觀所發揮的有利作用,也就是人們對景觀所提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二、人性化原則
景觀設計的人性化,需要考慮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的活動特點。
三、文化性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要有文化氣息,景觀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文化載體。任何景觀都必然的地處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都需要特殊的文化 DNA。
四、藝術性原則
景觀是一門相互關系的藝術,也就是說,實體及與之相關的空間共同構成的關系,是一種藝術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景觀是一門“虛實相生”的空間造型藝術。
五、生態性原則
景觀設計遵循的生態性原則主要反映在自然優先和生態文明兩個方面。
六、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是通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結合自然,不需要耗費很多人工來改造自然,并最終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最高藝術境界。
END